日沈閣話舊事

 農場登記註冊苦力 波塔西歐阿新

前文提到,5分之4苦力工作於沿海農場,他們過的農場生活可謂典型的秘魯苦力生活。在講苦力農場生活前,先講一段近乎諷刺幽默的農場主人命名苦力的故事。南太平洋時報,18735月刊登了一篇文章,描寫某一農場如何登記註冊新來的苦力:農場上會說或懂一點西班牙文的資深中國家僕,被招來當翻譯;主人和工頭坐著,新苦力『一』字站開,也有些苦力不以為然的蹲著;農場的註冊簿攤開準備登記苦力;擔任翻譯的家僕,逐一的將苦力叫上前來,問苦力的名字,苦力回答阿福、阿蘇、阿德、阿慶等名字;接著檢驗苦力的證件,一切檢查無誤後,下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該叫他什麼?

「哦,叫他卡利斯托(Calisto)好了!」主人說。

「不行,老闆。」一位管家說,「我們已經有一個卡利斯托。」

「我們有沒有薩穆爾(Samuel)呢?」

「沒有薩穆爾,老闆。」

「那就叫他薩穆爾。」

通俗的名字,像璜(Juan)、荷西(Jose)、佩德羅(Pedro)用完後,主人只好想出一些像卡利斯托、潘克西歐(Pancrasio)、波塔西歐(Protasio)等艱澀不常用的名字;命名苦力的困難解決後,註冊簿寫著:波塔西歐阿新,29歲,中等身材,膚色黃裏泛白,高額小眼大嘴,左手臂手肘以上有一疤痕。‧‧‧」如此,苦力註冊完畢,帶著他們的身家財產及工具,住進農場的工寮。

典型秘魯苦力 居住簡陋 日作十二鐘點 週入一索爾

農場的工寮(西班牙文叫Galpσn,暫且翻譯成「高棚」),是無法與梅葛斯築鐵路的工寮相比。有些高棚只不過是個大倉庫罷了,也有些是圍牆包圍住的幾間簡陋的房屋。因為氣候炎熱及缺雨,高棚不須要嚴密的屋頂,但是冬天苦力卻需要足夠的毯子來取暖。高棚內一切設備大概是最低限度,主人沒有必要提供「舒適」的住所。像軍營一般,每個苦力有一個小地方儲放他的個人用品:毯子、廚具、衣物及睡蓆。高棚每晚上鎖,因此苦力像囚犯勞工一般沒有行動自由。有一秘魯報紙報導,形容高棚為「既小又骯髒的住所」,苦力每晚8點或9點後就被關進「高棚內,沒有水和必需要的衛生設備」。

每天工作時間是12個鐘點,早上5點到下午5點或早上6點到下午6點,早上10點到中午12點之間有一個鐘點讓苦力準備當天的食物和吃飯。幾乎每個農場的慣例是讓苦力自己攜帶米和柴火,在曠野上隨地生火燒飯。南太平洋時報,18736月有一篇文章,描寫一個棉花農場一天的開始:早上4點半,每個農場一定備有的大搖鐘噹噹地發出集合信號;農場主人或總管抽著煙,等候小工頭報到;小工頭到齊後,放出整晚被關在高棚內的苦力;苦力匆忙的從竹床或竹蓆上滾「出」來,苦力中新升任的「小班長」也催促他們盡快行動;在昏暗的曙光中,一群哆嗦的中國人,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逐漸的排成一行,回應工頭的點名;苦力被分組後,領取當日的配給米及需要的工具;有經驗的苦力去開墾犁地,其他的拔野草、撿棉花、鋤地下種;每個苦力都帶著他的無價的飯鍋和昨天撿來的柴火上工。

苦力每天配給的主食是米,一磅或兩磅各個農場不同。有時他們分配到一個甜薯或一條玉米,和米一起煮,增加味道。星期日,有時分配到少量的魚或肉。發配的食物除了品質不佳之外,量也不一定足,發食物的工頭隨意拿起一個小杯或小容器,裝滿就算配給的數量。通常大的農場上有雜貨店,苦力假如願意或付得起,可以買一些豬油、茶、麵包或魚來補充每天的配給;一週一索爾的薪資,到了星期日已所剩無幾。英國觀察員柯爾的書中說:有一蔗糖農場,每天的配給是兩磅米和一磅山羊肉,有時苦力將山羊肉在雜貨店裏折換成鴉片。對了,雜貨店也賣鴉片。

中國新年放假三天  高棚賭局一日高潮

根據苦力的契約,每年在中國新年時有三天的假日。這三天他們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譬如拜神(許多大農場上有設於小屋內的神壇)、放爆竹(假如他們找得到的話)或賭博。除了這三天,苦力通常一星期工作七天。有些聰明的農場主人發現給苦力星期日休息會產生較好的工作效率,於是星期日或至少半個星期日苦力不必工作(主人和工頭也可以休息一天或半天),同時也給他們一些肉來改善單調的飲食。但是額外的假日並不是沒有代價的,苦力必須延長他們契約來彌補額外的假日;因此八年的契約可能成為九年或九年半。

雖然做了一整天的工後,苦力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消遣娛樂;但是為了排解單調苦悶的日子,放工之後,天黑之前,高棚之內經常有賭局。他們最常賭的只不過是猜單或雙數罷了,賭具和賭法都很簡單,與澳門賭場內的「番攤」賭法類似。南太平洋時報,1873年報導一局苦力單雙數的賭博:(甲乙兩家對賭)雙方對坐在地上,甲方在對坐中間的地上放一把豆子(或是玉米顆粒,或是咖啡豆);乙方從豆子堆中取走一些豆子(增加結果的變數),然後選單或雙數,用現金或現有的財物下注(譬如乙方選單數,甲方跟進下相當的賭注於雙數);旁邊的看客也下邊注互相對賭;兩賭家不得用手指碰豆子,豆子堆中的豆子用一根小木棍仔細的數。當豆子數到只剩下一小部份時,還有耽迷於賭的人繼續加注;單數或雙數的結果揭曉後,參與賭博的苦力對輸贏似乎認命而不很在乎。但是在一天辛苦的勞動後,賭博數豆子時所帶起對未知數的猜測及期望,給苦力單調的日子掀起了一些高潮與興奮。

秘魯法律苦力非奴隸  中國『移民』成奴隸

清政府「外務部」檔案中記錄,同治十三年有人寫給中國派去古巴調查的特使陳蘭彬的信件,詳述華工在秘魯受虐情形。信上說:「 …迨抵秘魯,以人材定其價值,善工技者,為奇貨可居,其次則壯健為佃夫,幼少為使喊。價高四百元,下者三百不等。主人每月發工銀四元,一年給衣服兩套。粟米蕉果兩餐。…作工之苦,其若佃田絞蔗煎糖,酷暑如焚、限工度晷 ,不堪其苦者,懸樑自縊,投糖鍋煎死皆有之。此最苦中之苦。…」

很多農場場主不住在農場上直接經營農場作業,有錢的場主喜歡住在舒適的大城市或利瑪;也有些農場場主根本不住在秘魯。在這種場主不在的情形下,農場就交給雇用的經理來管理;很多經理是在歐洲出生的,他們比秘魯人更有能力使勞工服從及勤奮工作;在紅利的鼓勵下,這些經理不在乎勞工的生活,以壓榨勞工,減低成本來提高利潤;這和梅葛斯的寬大為懷,激發勞工工作效率的想法背道而馳。

依據秘魯的法律,苦力不是奴隸,也不必承受主人的非法壓榨;苦力的契約明文規定苦力可以向法庭請求,捍衛他在契約下的權益。這和卡亞俄港進港檢查制度差不多,只是官樣文章,想想苦力怎麼可能有機會控訴他的主人?其實秘魯有憲法、刑法、民法及許多條例保護個人權利,但是政府沒有全力執行這些法令條例,法令也不過是形同虛設。有錢有勢又有關係的「哈西安達都〈hacendado,農場主人或經理〉」在偏遠的農場上,是為所欲為的土霸王;即使地方官有誠意執法,他們的警力或兵力也鬥不過「哈西安達都」所僱用龐大的黑人及土著員工勢力。

1866年,美國駐秘魯總領事侯維〈Alvan P. Hovey〉在信函中向美國政府報告秘魯苦力的待遇,附帶一位苦力同情者的陳情書:「幾乎是無法想像的恐怖情況,工頭和總管野蠻的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錯毒打中國人,經常沒錯也照樣打;沒有法律認可如此毒打處罰制度;農場上設立正規監獄是不合法的,因此所有的農場都違法。」另一封陳情書說:「無疑的中國人在大農場上受到極度的虐待;因為農場主人有很大的影響力及很高的社會地位,沒有司法機構來處分農場主人的惡劣不法行為,也沒有司法機構來聆聽苦力控訴他主人的不法行為;可憐的中國『移民』被貶為奴隸。」

逃脫苦力生涯  農莊樹下結奇果

秘魯的苦力移民完全是男性,而且大部份是40歲以下的青壯年人。苦力在契約到期成為自由身之前,幾乎是沒有機會在秘魯和女性交往。在這沒有女性社交的生活狀態下,可以猜想為什麼有些苦力嗜賭,抽鴉片,甚至奮不顧身想盡方法的逃脫出這飽受壓榨而無生趣的苦力生涯。農場的苦力試圖逃「獄」是經常的事,有時是個人逃跑,有時是一組人集體行動;苦力逃走後,農場主人或經理當然不會放過逃跑的苦力,於是出動地方軍人以及自己的黑人員工〈秘魯於1825年解放黑奴,黑人視中國苦力為他們的接班人,樂於見到中國苦力接受黑人過去所受到的折磨〉搜捕逃「犯」;通常苦力逃不遠,一定被抓回來受處罰。如何處罰逃跑的苦力呢?監禁苦力不是理想的方法,因為監禁苦力不但損失苦力的生產力,而且等於給苦力放假;有些農場主人採取罰款制度,苦力付不起罰款只得一週一索爾的延長契約期限;也有些主人採取比較不人道的方法,苦力必須戴上沉重的腳鐐,一手拿著鐵鍊防止絆倒自己,一手拿著鋤頭繼續勞動,直到處罰時期結束。1873年,在秘魯做研究的美國鳥類學家斯特爾〈J. B. Steere〉,向美國政府提出他所見所聞的苦力生活報告。他說:「苦力犯法後,通常由主人處罰,因為苦力的時間不值得花在公眾的監獄內;即使謀殺案,如果被謀殺的是另一名苦力,殺人的苦力必須完成自己的契約及被害者的契約。」較輕的犯罪處分,不是鞭打外就是減少每日的配給,或是兩者皆用。

雖然來秘魯的苦力,大部份是40歲以下的青壯年人,但是飄洋過海沿途受虐待的艱苦旅程,使得許多苦力到達秘魯時體格都很虛弱;開始工作後,不良及不足的飲食,加上過度勞動及惡劣的氣候,造成高度死亡率。1871年,根據秘魯一家報紙社論的推斷:「大部份農場上新到的契約苦力不是接替契約到期的苦力,而是接替為完成契約而死的苦力!」根據斯特爾所聽到的估計,大約有3分之1的苦力在完成契約前死亡。斯特爾的報告寫著:「每個農場都有一片埋葬中國人的地方,中國人躺在一丘一丘幾寸厚的沙土下,沒有覆蓋,沒有棺木。」死後能夠入土而有一片葬身之地已經是主人的慈悲心,有些吝嗇狠心的主人將病入膏肓而無用的苦力棄置於荒郊野外,讓他自生自滅。

自殺也是逃脫苦力命運另一有效的方法。前文提到鳥糞島海岸邊隨時有警衛巡邏,防止苦力投海自殺。斯特爾說:「農場上的苦力頻頻以上吊方法自殺;農莊附近的小樹下經常看到這類的果實。」美國南方隱喻吊人樹吊著受私刑的黑人屍體為「樹下的果實」,或比喻為「奇怪的果實〈Strange Fruit〉」。經歷過美國南北戰爭的斯特爾也以「樹下的果實」比喻上吊自殺的苦力。

 哈瓦那日報廣告  販賣一母二女及一騾

1847612日,哈瓦那日報〈Diario de la Habana〉有一則廣告:「出售:一名中國女人及兩個女兒,一個女兒12─13歲,另一個女兒5─6歲,可以派上你希望的任何用場。同時還有一頭騾子‧‧‧‧‧」。不需要長篇文字,也不需要圖片影片,就從這則小廣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十九世紀,古巴人對成千上萬的中國勞工的態度,婦女、小孩像奴隸一般和騾子一起賣。這則廣告中我們也看到古巴和秘魯的進口勞工政策一大區別,秘魯的中國勞工幾乎完全是男性,古巴的中國勞工除了男性外還有婦女及小孩。

西班牙於1898年美西戰爭〈Spanish-American War〉之後將古巴割讓給美國。在割讓古巴給美國之前,西班牙對古巴的政治、經濟及宗教下了很大的功夫,將古巴經營為西班牙殖民帝國〈Spanish Empire〉的寶石。十九世紀中期,西班牙的殖民地政策鼓勵古巴進口中國婦、幼及家庭苦力;一則為了表現西班牙及天主教的人道精神,藉以轉移輿論攻擊的焦點;另一則為了增進苦力的安定性,苦力有了妻小就不太可能參與造反和暴動。父母可以攜帶十至十八歲的小孩一起移民,但是成年婦女及小孩必須工作,成年婦女月入3比索〈Pesos,古巴錢幣〉,小孩月入2比索。1860年,西班牙政府為了增加中國婦女移民的比例,甚至豁免婦女移民的工作義務。只可惜這如意算盤沒打成,自1847年至1874年間,估計近125千中國苦力抵達哈瓦那,女苦力人數還不到一百名。1861年古巴人口普查,整個古巴島上,34,834名中國人中只有57名女性。1899年古巴人口普查,101,597名中國人中只有49名女性。為什麼招募不到女苦力呢?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女人是不出門闖天下的〈靠出賣肉體為生的妓女則例外〉,因此絕大多數的中國女人是不會移民,若不是被綁票拐騙,她們不可能自願上苦力船的。

TOP                             第六章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7)  

 

閱讀:

第一章:  美加華僑支持革命

第二章:  美加華僑青年壯志凌雲

第三:  早期來美洲的華人

第四章:  刀光斧影 堂鬥風雲  

第五章: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2)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3)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4)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5)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6)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7)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8)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9)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0)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1)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2)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3)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4)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5)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6)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7)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8)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19)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20)

章:  飛剪黄埔  運豬風雲

 

日沈閣首頁      日沈閣主自序

 

所有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Copyright© 2022, mysunsetpavil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sted by NLT Design.  Email: mysunsetpavilion@gmail.com

Last updated Jan. 18,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