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沈閣話舊事

黃花崗上青史流芳

去廣州旅行,赴郊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墓憑吊革命先烈,可看到七十二塊長方形巨石,疊成一座宏偉莊嚴的陵墓。其下埋葬了在宣統三年,也就是民國前一年(1911年)陰曆三月二十九日革命黨人在廣州起義不幸失敗而犧牲性命的烈士。高疊如山的巨石後面均雕刻捐獻者的名字。捐獻者多是南洋和北美各地的華僑團體,尤其加拿大和美國的華僑捐獻最多:黃花崗建陵墓的經費一半以上是加拿大華僑捐獻的。巨石上留名者有域多利(維多利亞)、雲高華(溫哥華)、滿地可(蒙特利爾)、杜朗度(多倫多)、文尼辟(溫尼伯)等等,真可謂名留青史、永垂不朽。

「三二九」廣州起義,加拿大和美國的華僑青年回國參加的也為數不少。尤其是加拿大華僑就有五十餘人參加行動,死難壯烈。他們為革命捐軀,在黃花崗墓碑上留下姓名,浩氣長存,永昭天地。在黃花崗烈士陵墓上,加拿大各地華僑捐獻的巨石被堆置在最高的頂端,表彰他們對革命的奉獻。參加這次舉義的革命黨人,也有未曾殉難,有幸仍返回美洲的。聽說在多倫多有一位鍾鎮漢先生,就是「三二九」起義的生還者。 他九十歲高齡之時,夏季在多倫多唐人街上擺一個賣西洋菜的小攤子,淡泊名利,做著小生意。如果沒有人介紹,怎麼曉得這位古稀長者,曾轟轟烈烈地參加過廣州起義的革命行動?

「華僑是革命之母」

孫中山先生曾言:「華僑是革命之母」。這句話說得正確。當時華僑覺得清庭太昏庸,不但不保護僑民,反而懷疑他們「不是善類」,加以種種迫害。華僑居住國外,受到外人欺凌歧視,有苦難言; 吃盡苦頭,無處申訴。所以孫中山先生登高一呼,倡導革命:推翻滿清專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中國,華僑熱烈響應。僑領、商人、學者、勞工、學生出錢出力,義無反顧地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孫中山先生流亡海外八年,從各方面深入華僑團體不同的階層,破除根深蒂固的帝王專制思想、鼓吹革命和民主,並非一僦而成;其艱難之處,下文細細道來。但是,無論當時開啓民智的阻力多大,要是沒有華僑參加,民國何時誕生,那就不知道了。參加中國革命行動中,南洋和北美的華僑,出力最大,有不少生動光榮的故事可記。

孫中山先生本來就是美國華僑,年幼即赴夏威夷檀香山,接受美國的基礎教育,後來再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廣州和澳門行醫;他眼見清庭腐敗已到無可救藥的地步,於是結合同志,策劃革命。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廣州首次起義不幸失敗,陸皓東遇害。清廷視孫中山先生為亂黨之首,嚴加緝捕。孫中山先生流亡海外,第二年春自檀香山赴北美洲,奔走各埠,宣傳革命。但是,當時美洲一般的華僑民智閉塞、思想保守,對革命救中國的主張認識微薄,多不敢贊同參加。孫中山先生舌蔽唇焦,向他們宣傳,收效極微 。孫中山先生在美加摩頂放踵勸導華僑參加革命,後來獲得成果,和美洲洪門有很大關係。

孫中山初說致公堂

洪門為祕密結社,清初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發展,後來傳入海外華僑社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和清廷對抗;以天地會、三合會、三點會、哥老會等不同名稱,結合成勢力強大的幫會。

洪門什麼時候傳入美洲,眾說紛紜。有的說在清咸豐八年(1858年),最早成立於加拿大的卑詩省,到清同治二年(1863年)才在舊金山開堂。又有一說是洪門洪順堂早在咸豐初年(1851年)就在加州金礦區設立。後來推廣到洛基山西麓的猶他州、蒙大拿州北部,再進入加拿大的卑詩省。1864年,有開平人黃深貴在卑詩省百家委鎮設立洪門機關,這是加拿大有洪門之始。大概後一說比較可信。

洪順堂的嫡系致公堂是美加最大的洪門組織,約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才開始在舊金山活動。致公堂勢力雄厚。當其盛時,各埠多有分堂,將美國分為九區,每區有一首府,對會員和分堂活動作有效控制。故全美華僑中,十之八九名列洪門。梁啟超在「新大陸遊記」中,曾記述洪門在美洲的情形。他寫道,「致公堂者,三合會之總名也,各埠皆有,其名亦種種不一,而皆同宗致公。

當時各華僑團體,多各自有武裝組織。洪門致公堂有「斧頭仔」打手,捨命為堂的利益打鬥。其他同學會和宗親會也有所謂「散仔」組織。當時社會弱肉強食,一面要對抗洋人欺凌,一面要阻擋其他華人侵犯,「堂鬥」時有所聞。

總之,這時期的美洲華人社會很複雜混亂。孫中山先生就在這檔口前來,想游說洪門兄弟參加革命;他那時候還沒加入洪門。他認為洪門的反清復明宗旨和革命黨人推翻清廷、建立民國略同。而且,他在廣州和鄭士良等交遊,對洪門情況略知大概。 哪知他在檀香山和美國初次接觸洪門致公堂人員時,致公堂人員對他十分敬重佩服,但視為外人,敬而遠之。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孫中山先生到美國,六、七月間,奔走各埠,勸導洪門兄弟聯手進行革命大業,反應微弱。

孫中山筆戰保皇會

孫中山先生在舊金山居住月餘,住在教會人家,成立興中會,參加者有馬錦興等十餘人,多是教友。他們又因各種原因,諸多顧忌,保守秘密,實在沒什麼收獲。孫中山先生在八月十七日,轉赴紐約,前往倫敦。

康有為和梁啟超在國內組織保國會,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失敗後, 他們逃亡國外,組織保皇會,在美洲頗有發展。康有為在政變失敗後翌年到加拿大,號召志士勤王。這是康梁勢力滲入美加僑社的開端。

康有為深知華僑對他的信仰和對光緒皇帝的同情,趁機進言,以戊戌政變詳情激發華僑義憤。他並稱擁有光緒衣帶密詔,華僑奉之若神明。康有為於是倡議組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於卑詩省府維多利亞,成立「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簡稱保皇會。許多致公堂人士都參加了保皇會;不久在溫哥華、滿地可、多倫多和渥太華也成立分會,聲勢很盛。康有為又派梁啟超旅行全美,游說策動立會。沒多久,保皇會在美國設立十一所總會,一百零三所支會。康有為曾云:「爾得其地,我得其民」。

保皇會成立後,辦報宣傳,進展甚速。康梁知道洪門缺乏文士,於是派遣信徒投身洪門致公堂,奪取事權。不少致公堂辦的報紙成為保皇會的宣傳品。

保皇會風行美加,對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有極大的阻力。孫中山先生在「孫文學說」中說:「適於其時,保皇會發生,為虎作倀,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比清廷為尤甚,當此之時,革命前途,黑暗無似,希望幾絕。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春,孫中山先生第二次赴美。他先到檀香山,即改組親戚程蔚南創辦的「檀山新報」為宣傳革命的報紙,向保皇會辦的「新中國報」筆戰,因此和擁護康梁保皇人士結怨。

孫中山入盟致公堂

孫中山先生感到保皇會擴張對革命的阻力,於是挺身而出:除了在檀香山報上和保皇會筆戰,他接受母舅楊文納的建議,洪門叔父鍾水養的介紹,毅然加入致公堂,想領導洪門投入革命大業。洪門人士熱烈歡迎孫中山先生入會,授以「洪棍」封號,在洪門中地位崇高。

 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筆戰和保皇人士結怨,幾乎影響到他在舊金山登陸。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孫中山先生乘船去舊金山之時,檀香山保皇會徒向清廷駐舊金山總領事何佑告密。何佑關照美國海關,禁止「亂黨」孫文入境,以全兩國邦交。美國關員在檢查時,指孫中山先生的護照偽造,不准上岸。第二天,孫中山先生被轉送移民候審所木屋,困居幾天。經移民局審問後,竟判令出境,候原船遣返檀香山。

 在困居木屋時,孫中山先生看見同鄉閱讀「中西日報」,借來一看,見報上有報社總理伍盤照的名字。他知道伍盤照是著名的基督教學者。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他亡命出國時,教友左斗山和楊襄甫曾備函介紹,信還在行李中。孫中山先生就馬上寫一封信,求一個賣報外國孩童送信去沙加緬度街「中西日報」交給伍盤照收。信中說,「現有十萬火急要事待商,請即來木屋相見,勿延。」

 伍盤照接信後,即刻去見孫中山先生,將教友左、楊的信帶回,和司徒南達牧師商量營救。伍盤照得知孫中山先生已加入洪門,便通知致公堂,請他們出面向華府工商處上訴。伍盤照還拜訪了何佑,但交涉無結果。

 這時致公堂任事職員中很多參加了保皇會。唯有總堂「大佬」黃三德和英文秘書唐瓊昌,熱心革命,尤其欽佩孫中山先生的學問和行為。「大佬」黃三德為總堂盟主,實權在手,富正義感,為支持孫中山先生最有力人士之一。他們聽到孫中山先生入境受阻,大為激憤。唐瓊昌即和伍盤照找致公堂法律顧問,美國律師忒查,請他依法相助。他們又回木屋和孫中山先生見面,詳細詢問案情。

 繼之,由忒查律師對移民局聲明,即向聯邦工商部上訴。並由致公堂抵押新呂宋巷一棟樓房,向保單公司具保五百元,擔保孫中山先生外出候判。不久,華府復電,認定孫中山先生入境護照合法,勒令放行。孫中山先生羈留十七天終於脫難。此時,致公堂職員和基督教人士群赴碼頭,歡迎孫中山先生,並向他致敬。

TOP                  一章  美加華僑支持革命(1) 

 

閱讀:

一章 : 美加華僑支持革命(1)美加華僑支持革命(2)

美加華僑支持革命(3)

第二章 :  美加華僑青年壯志凌雲

第三 :  早期來美洲的華人

第四章 :  刀光斧影 堂鬥風雲

第五章 :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章:飛剪黄埔  運豬風雲

 

 

 

日沈閣首頁      日沈閣主自序

 

所有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Copyright© 2022, mysunsetpavil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sted by NLT Design.  Email: mysunsetpavilion@gmail.com

Last updated Jan. 18, 2022

孫文題字: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Dr. Sun Yat-Sen's handwriting.新呂宋巷 Spofford Street舊金山唐人街 Sacramento Street 五洲致公總堂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