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沈閣話舊事

大洋彼岸是北亞墨利加

中國人四百多年來離鄉背井,冒險橫渡太平洋到達美洲,闢草萊、啟山林、治溝渠、築道路、開礦坑,農耕百藝、經商負販,為開發美洲的先驅。他們有的被騙,九死一生到達美洲,有的自願,過番攢錢以安享晚年。中國移民和美加兩國早期歷史有密切關係;對新大陸的繁榮也有一定的貢獻。

十六世紀末葉,比美國淘金潮還早兩百五十年,中國人已經知道大洋彼岸有美洲。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意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曾在中國繪製一張六開的「神輿萬國全圖」給中國人看。那張地圖上,加利福尼亞是「北亞墨利加」西岸的一個大半島。那時候不但沒有標準版的世界地圖,地圖還是海上霸權國家的機密文件。利瑪竇志在以科學為傳教的途徑,所以他畫了一張意大利版的世界地圖。當時葡萄牙或西班牙航海家所用的地圖上,加利福尼亞還是個長蕃薯形的大島。雖然利瑪竇的地圖比起今天的地圖的確不甚精確,它卻增廣了中國航海人士的見聞,知道中土東海之外、大洋彼岸還有廣大的天地。

中國歷代皇朝管理人民極嚴:人民不得私自出國,亦不得擅自與外人通婚貿易。人民出入國境,關津重重。一般百姓,就算知道海洋彼岸另有天地,因為中國國內平靜安泰,沒有人肯冒險越洋去新大陸開荒拓土;大家都不願意去「過番」。閩、粵一帶稱去外國為過番,意為入了番邦。一直到清朝中葉之後,大概一百七十年前,民不聊生,海禁漸弛,中國沿海人民才紛紛冒險向海外移民。

早期中國人被迫到外國謀生,處境慘苦。清朝駐美公使張蔭桓曾慨乎言之。大意為,自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後,水災旱災常見,兵亂幾十年,人民只有到海外求生。據他說在「舊金山、域多利、檀香山、秘魯、古巴、暨南洋之新加坡、小呂宋、噶拉巴、三寶壟、新金山、雪梨、暹羅、越南諸島」有數百萬華人。開始他們來去不定,後來就蓄髮剪辮定居外國 。他們力搏蠅頭、 錙積寸累,但是常為當地人壓迫;自己人又聯強欺弱、自傷其類,能勤懇成家立業的「難求十一於千百」。張蔭桓出使國外,自有他的見聞;但感慨之餘,並無建樹之言,因為清廷沒有把海外中國人的福祉視為己任。

貿易風和海上霸權

中國人最早什麼時候踏上美洲的? 要答這個問題,理當先簡單介紹一些明清閉關自守時期世界上的變化。

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稱霸海上,主要是奪取及保護貿易航線;無敵艦隊主要的任務是護航。葡萄牙人獨霸從歐洲東行到亞洲的海路;西班牙人只有走另一頭,渡過大西洋到墨西哥,再從墨西哥到亞洲,基地設在菲律賓。英國、法國、荷蘭在十六世紀末才加入殖民地爭奪戰;經過十七世紀的幾場海上決戰後,英國、法國、荷蘭成為新霸主。

當時越洋航行靠風扯帆;從墨西哥到菲律賓有所謂「貿易風」,大船扯帆對上了風,只要沒有遇上海盜搶劫,從墨西哥到菲律賓的貨船就一帆風順。問題在這個近赤道的貿易風是因為地球自轉加上南北極和赤道氣溫差異而成,它終年只吹一個方向。從菲律賓回到墨西哥的「高緯度貿易風」一直到1565年才被西班牙航海家烏達尼塔算出來。他從菲律賓北上越過太平洋,先到加利福尼亞,再沿美洲西岸,南下墨西哥。這次探險航程因為時間算不準,船上糧水不足,所以船到加利福尼亞的時候,水手已經傷亡過半。

西班牙人為什麼過加利福尼亞而不入呢?首先,加利福尼亞沿岸多礁石,靠風力的木造帆船經不起碰撞;西班牙人只在南加利福尼亞建立據點,志在修理越洋而來的「馬尼拉舳艫」,沒有上岸的野心,所以在他們的航海地圖上,加利福尼亞含含糊糊的是個大島。其次,西班牙人要把東方珍品儘快從大西洋運回國,他們認為墨西哥路線是一條捷徑。

墨西哥到菲律賓來回的海路都有了之後,越洋帆船就越造越大了。當時南洋山林有上好的造船木材;西班牙的越洋大船多數在菲律賓造成,名為「馬尼拉舳艫」。這種吃水達兩千噸的大船,滿載貴重貨品,來往太平洋,每一程要四個月。顯然當時行船跑馬豈止三分險,聖母瑪利亞因此成了「舳艫天后」:不只在菲律賓拔錨起程之前要朝拜祈禱,許願保平安,到了墨西哥更要還願,慎重其事。眾人眼紅這條航線利益之豐厚,名爭暗搶,無所不用其極。西班牙國王不得不在1593年下令每年只准兩艘馬尼拉舳艫來回墨西哥到菲律賓之間,一概由無敵艦隊護航。這條西班牙人獨霸的發財航線一直到1815年,墨西哥醖釀獨立才停航。

在西班牙人統治加利福尼亞的時候,據說在1571年到1746年之間,有中國人受僱於加利福尼亞南面修船場及其他地方工作。這個說法可信,因為清朝初葉,怕明室遺民從海上進攻,不但不准人民出海,連可以出海的大船都不准造,違者發配關外。靠海吃飯的人發配到漠漠關外,活路難求。造船業是師徒相傳的,兩三代不造船,工藝就流失了,船工面臨絕境。中國不准造船的年代,正是歐西各國競爭海上霸權的時候,所以造船技工紛紛出洋,受僱於外人。在十八世紀末期,中國人隨著西班牙人北上遠征,自墨西哥來到加利福尼亞的北部,有的還受洗皈依天主教。據記載,在1781年的時候,有中國人受僱於西班牙人,在加利福尼亞的南部造船。『加利福尼亞史』作者Chevalier在亞加布哥港發現許多證據,書中提到中國造船匠。1746年的Theatro Americano作者Sanchez也提起亞加布哥(Acapulco)附近有許多中國人。受僱於西班牙人的中國技工和船工還很有名氣。

張蔭桓的『三洲日記』卷五,光緒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記載說:「查墨國記載,明萬曆三年,即西曆1575年,曾通中國,歲有飄船數艘,販運中國絲綢、瓷漆等物至太平洋之亞冀巴路高埠(註:Acapulco),分運西班牙各島。其時墨隸西班牙,中國概名之曰大西洋。」在墨西哥獨立(1821年)之前,西班牙商船每年兩次從馬尼拉橫跨太平洋而來,亞加布哥港一早成為東方奢侈品的集散地。隨船來的亞洲人有的從印度來的、南洋來的、菲律賓來的,墨西哥人統稱他們為中國人。

貍皮人參換茶葉蠶絲

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加利福尼亞還是西班牙的屬地。因為中國嚴格管制貿易,西班牙和中國沒有什麼貿易來往。起初,來往於美洲西岸和菲律賓之間的「馬尼拉舳艫」回航的時候停留廣州,載滿了中國貨品經過加利福尼亞,南下墨西哥;西班牙人又將加利福尼亞的毛皮轉輸中國獲利。

後來,歐洲商人知道了在中國做毛皮生意有利可圖,於是爭相經營:運海獺皮和海狸皮到中國換取茶葉和蠶絲,可獲利十倍至二十倍。十八世紀後期,英法失去北美殖民地,退出毛皮生意。美國獨佔了毛皮生意後,海獺皮產量減少,貿易不比往昔,但是茶葉生意的利潤還是相當雄厚 。

美國商人和中國通商,始於十八世紀。Major Samuel Shaw1784115日首次由紐約前往中國廣州經商。前後三次遠航,經營絲、茶、香料等產品赴美。同年,Empress of China船主Green也到中國,運了四十噸人參到廣州。以後,美國商船陸續來往,主要是經營茶葉生意。美國船在中英鴉片戰爭前,也販運鴉片,佔對華貿易十分之一。他們運鴉片東來,載茶葉回美。這個時期的美國商人開著快船,絡繹不絕的來中國做生意,但是中國人到美國做生意的,可以說絕無僅有。在美洲黃金發現之前,絕少中國移民。

中國造船技工揚名美洲

178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英籍船長約翰米爾斯想利用美洲西北海岸森林的木材造船牟利。那時候的船都是雙桅大木船,桅桿必須用整條樹材;北美洲才剛剛開發,原始森林裡多得是聳入雲霄的千年巨樹。加拿大當時為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內整片森林被砍清,木材運去造船。米爾斯在廣東招了一批中國船工、木工、金工和船員。正逢清朝禁止造大船,所以當時願意出海去工作的中國人,超過了他所要招募的人數。米爾斯的計畫很成功,他帶了這批中國工人在今日加拿大溫哥華諾特卡海灣(Nootka Sound),建立一個擁有城堡、碼頭和道路,經營皮貨貿易的殖民地。他們建造了一艘四十噸的雙桅帆船「西北美洲號」,這是美洲西海岸有史以來建造的第一艘這樣大型的船隻。這艘船載著英、中混雜的海員,駛向夏綠蒂皇后島(位於加拿大西海岸)。當時有些中國船工並沒有跟隨「西北美洲號」離去。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米爾斯船長又帶二十九名中國人到諾特卡殖民地上。美國的米卡夫船長也帶來了四十五名來自中國的移民。美國的路易和克拉克探險隊在1804年自東部橫過北美洲大陸勘探西岸。在他們看到太平洋之前,中國人早巳在美洲西海岸工作。

當時佔有美洲西北海岸的西班牙人,對英國人企圖在諾特卡海灣建立一個立足點,恍若芒刺在背 。因此西班牙人一舉攻佔了諾特卡海灣的小殖民地,把城堡裡的人送到墨西哥的聖布拉斯。想來諾特卡的中國造船工人也去了墨西哥,因為那時候要在海上稱霸,全靠船隊;萬一開戰,船廠要日夜開工,造船工匠自然是越多越好。

中國人除了造船的技術傑出之外,由於燒得一手好菜,也成為受歡迎的廚師。當時有個叫亞南的中國人,曾擔任西班牙總督柏布魯戴蘇拉的廚師。也有中國人做外國人的僕役,來到美國。最早的記錄是在179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廣州代理到美國費城附近定居,他帶來了五名中國僕役。

馬尼拉航線、佛頭印、鷹洋

在美國官方和民間的紀錄中,不難找到有關中國人來美的資料。顯然在早期西班牙人勢力自墨西哥發展到加利福尼亞沿海之際,中國人已經來了美洲西岸。

菲律賓的馬尼拉在這條自中國到美洲西海岸的航線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菲律賓和墨西哥當時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兩地之間有固定的航班往返。中國人很早就移民於菲律賓,在馬尼拉經商。這條經馬尼拉的轉運航線,不但是中國最早對美洲貿易的路線,而且是早期自中國來到加利福尼亞的途徑。在加州造船的中國工人和其他中國移民,都是先到馬尼拉,再搭乘西班牙大帆船去美洲。

中國人稱這條從中國到菲律賓的貿易途徑叫「針路」。富貴人家要穿絲綢,就要用好針來縫。中國早就有製造家用縫衣細針的技術;運縫衣針到南洋去賣,是中國人做的典型小生意。做大生意的商家將中國的絲綢、瓷器和其他物品,先用小帆船經過「針路」,運到馬尼拉,再將貨物裝上越洋的大帆船,運去墨西哥,再轉運到西班牙。這些商家從墨西哥帶回來鑄有西班牙皇帝頭像或老鷹的銀圓,運到中國去換取絲綢漆器等等貴重物品。

這是一項賺大錢的生意。首先,當時的貿易主要還是以貨易貨,外國貨在中國沒有市場,中國商人堅持只收銀圓;其次,中國錢幣在明清時期以銀為本位(舉例來說,清末八國聯軍的庚子賠款為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

在中國境內,各省自鑄銀錠,份量往往不準,用起來還要切割。西班牙銀圓成色準確,容易攜帶,因此普遍流傳中國民間,統稱為「貿易銀」。用它比用中國的小塊銀錠方便。中國商人,尤其晉商、徽商等經營南北貿易的商人更加愛用。

明神宗萬曆年(15731620年)之後,大量銀圓通過商貿流入中國。十六世紀流入中國的銀圓多為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之西班牙銀圓,民間稱之為「柱洋」或「佛頭印」,因為銀圓上鑄有擎天雙柱,或者有西班牙皇帝戴著假髮的頭像,像個佛頭。1850年後輸入的銀圓就是墨西哥獨立後鑄造,以鷹為標記的「鷹洋」,前後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 但外國貿易銀圓的含銀量只有九成,中國人的銀錠成色卻近乎十成。一般來說,一個外國銀圓約重0.72兩,九成銀,故僅含有銀0.648兩。但民間大致上以0.7兩白銀,兌換一個銀圓。(有時以 0.69兩兌換,稱六九銀;亦有時以0.72兩兌換,稱七二銀。)

由於外國銀圓的流入,嚴重地影響中國的幣制和金融,同時也促進中國的幣制改革。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地方當局正式設立銀圓局,彷照鷹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樣,用機器大量鑄造,開啟中國自製銀圓的歷史,各行省纷纷仿製。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民國成立後,「鷹洋」和鑄有袁世凱頭像的「大頭」銀圓和鑄有孫中山頭像的銀圓等值使用。但民間認為墨西哥銀圓的成色好、重量足,因此「鷹洋」一直到二十世紀還是很受中國人的歡迎。

早期中國人到美國的零星記錄

美國華府國家檔案局裡有這麼一份檔案:1785年,「柏拉斯號」到巴爾的摩港, 三名中國船員亞成、亞全和亞官,和其他幾名船員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們耍求美國國會給予生活費用。後來,一位和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商人李維霍林華斯照顧他們在美國生活了一年。

根據美國移民委員會記錄,1820年有第一個中國人入境美國。1821年到1840年間,又有十個中國人入境。1841年到1850年間,有三十五個中國人入境。這是東部海港移民記錄。在1848年一個叫阿蘇的中國人在波士頓上岸,幫茶行做生意。後來他娶了德國妻子,剪辮歸化美國。

美國早期和中國通商,快船來往兩國港口,但是沒看見中國水手名列航海記錄。William Heath Davis在他的『加利福尼亞七十五年』裡提到在1838年左右,有一個中國人在雙桅船Bolivar號上當船艙僕役,這艘船泊岸的時候,這個中國人就上岸居住。筆者認為這個中國人是第一個住在加州的。可惜該船沒有記錄可考,無法證實他的說法。

L. T. Beck寫的『1898年紐約華埠,其人其景』說,「有一個叫亞寶的中國人早在1844年就從中國內地來到舊金山,做茶葉生意頗有成就。亞寶在1850年乘美國船Valencia號到紐約,娶西婦為妻,生一子,茶葉生意甚為興旺。」1899年,加州聖昆丁監獄釋放了一個中國人,名叫林亞興,自稱在1844年來美。但舊金山在18476月的人口普查中,沒有一個中國人。其他市鎮的普查,也沒有中國人的記錄。似乎在1848年之前,沒有中國人住在舊金山。根據中國人對官府的信任程度,不難明白為什麼事實和記錄有這麼大的差異。

美國雙桅帆船Eagle號於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從香港抵美,駛入金門灣,搭客中有兩男一女是中國人。女的搭客是皮貨商吉里斯培的女僕。同年在加州露面的中國人有七名,不知是過境還是定居。18492月有五十四名中國人乘船入境。那時候只有比較開放的中國富商或官家才會帶家眷出國。1850年正月有七百八十九名中國人入境,兩名婦女。當年入境人數達四千,次年增至一萬二。

讀者此時可能疑問中國有幾百多個姓氏,為什麼最早期美國的記錄中,大多數中國人不是姓「亞」就是姓「阿」。從前的中國人,尤其是讀書人不但有姓有名,有字有號,甚至還有別號。為什麼記錄裏的中國人姓名都這麼簡單?筆者猜想:這些早期跟隨僱主來到美國的中國人,大多來自農村,除非他們進西式的學校讀書,或者惹了官非,很少人會連名帶姓的叫他們。他們在僱主家裡被稱為「亞成」、「亞全」和「阿蘇」之類的小名。「亞」和「阿」發音都是Ah。當美國移民官員或本地的美國人問他們的姓名時,由於不熟悉西方的文化、語言和習俗,這些早期的中國船員、僕役和僱員可能都回答僱主叫他們的小名;美國人也就依照他們的發音記錄他們的姓名,有時姓和名混淆不清,有時候連名帶姓都成了他們在美國的姓。

TOP                  第三章  早期來美洲的華人(1)  

 

閱讀:

一章 : 美加華僑支持革命

第二章 :  美加華僑青年壯志凌雲

第三 :  早期來美洲的華人(1)早期來美洲的華人(2)

早期來美洲的華人(3)

第四章 :  刀光斧影 堂鬥風雲

第五章 :  華工出洋與豬仔館

章:飛剪黄埔  運豬風雲

 

 

日沈閣首頁      日沈閣主自序

 

所有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Copyright© 2022, mysunsetpavil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sted by NLT Design.  Email: mysunsetpavilion@gmail.com

Last updated Jan. 18, 2022